新年过后的大节日就是清明节了,也是妈妈生前最注重的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。两个星期前的清明节,让我特别怀念逝去的长辈们,尤其是我爸妈。记得小时候,过完农历新年后,接下来妈妈忙着要办的事务就是,准备他们老人家所谓的上山拜祖先的项目。为什么说是项目project而不是事情呢?
对我妈来说,那可是个项目!因为她会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安排以下的方案plan。先从早期的,我小时候,爸爸妈妈和他的兄弟姐妹还年轻健在,我还没到瑞典前说起。
早期的妈妈会:
1. 在一个月前开始联络伯伯,叔叔,阿姨,还有舅舅的家庭,安排一起上山的活动,而且还是两天不同的活动,因为一天是去拜祭阿爷阿嫲(我爸的父母亲)的坟墓,然后另一天是到妈妈的父母亲,(我的阿公阿婆) 的坟墓。
2. 然后会开始准备购买拜祭的东西。先从金银纸,一百万的钞票,纸衣服等开始。我可是她摺金银纸的好帮手。我们可是一摺就摺一大堆的,因为要摺给那么多过世的祖先!
3. 一个星期前就会计划好要煮什么菜肴,买什么水果糕品上山去。妈妈会预早把烧鸭糕品订好。
4.上山的前一个晚上,妈妈就会去把订好烧鸭糕品买回来,然后把一些能预早弄好的蔬菜洗好,切好。
期待上山拜祖先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! 妈妈会一早就起身把那些菜肴煮好,三菜一汤是一定的了。我小学时就不需要帮忙, 上中学时,妈妈就会一早把爱睡懒觉的我从床上拉起来帮忙。我们和亲戚们通常都会在太阳刚现出鱼肚白的时候,一起从各自的家出发,然后大家能差不多同个时候到达目的地。现在想起来,那时在没有手提电话的时代,我们之间的联络网的系统还真好默契,只要大家之前说好了,大家都会到。
我和表哥们最兴奋了,因为我们可以比赛看看谁先可以找到阿公阿嫲的坟墓。祖先的旧坟墓可不像现代的坟墓那么系统化,有号码的,而且全年有人打理的花园。那是雜草丛生的乱坟。要怎么找到呢? 我妈和那些长辈们可是靠一些标志来记得的。比如说,从大马路旁的一个大树算起,然后从树这儿到坟墓大约有多少公尺。我们可以开始往那个方向开始找。老实说,我小学时可喜欢清明节,就因为可以玩这个游戏。到了中学就不敢了,尤其是当我月事来的时候。老人家说我们女孩子,是不可以乱乱踩到别人的坟墓,会犯到神鬼之类的肮脏东西,尤其是月事来的时候要更加要小心。你说我那还敢像个男生乱乱跑乱乱跨过一个坟墓接一个坟墓的。
后来有一年因为马路要扩大,那棵树被砍掉了,结果大家找阿公阿嫲的坟墓找到差点疯了。花了整半个小时才找到,我倒是忘了是谁找到的,可是我可记得大家着急满头大汗的样子。一个存在我小脑袋很久的疑问终于有答案了。那是我从小一直想问却不敢问的问题,怕被骂我小孩子懂什么的问题: 我那时常想,如果有一天那棵树被砍掉后,我们怎么找到坟墓呢?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吗? 干嘛大人有时候比小孩笨呢?
找到坟墓后,我们就要把雜草清除干净,然后大家七手八脚地赶快按照旧的习俗,把我们携带去的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放到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我们轮流叩头行礼祭拜,还要问问看祖先们有没有来吃,有没有吃饱饭后, 最后我们会像在那儿开大吃会一样,开始把一些糕品吃掉才回家。好听的说法是,吃了祖先吃过的东西,祖先会保佑我们。其实是我们从一早出发到最后个个都饿到如狼似虎似的了,不吃那里行?如果等到回家后才吃的话,我们早已饿昏了!
其实还是很开心的,因为那时大家在忙碌分工合作和谈话的期间,已经把清明节的热闹气氛抄起来了。我真的很怀念那些年一年一次的清明相聚,跟华人新年的相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的气氛。因为那是户外的活动,感觉好像是到郊外野餐似的。不过我们一定要在太阳开始晒热皮肤时开始收队各自回家了。
我来瑞典后就没有再和妈妈爸爸,还有亲戚一起去清明过。后来上了年纪的爸妈也一样不再上山去了。爸爸过世后,晚年的妈妈也没能力再弄什么东西了。我最近去清明的一次是三年前,妈妈走后的第四个月。那段时期我一个人独自坐在马来西亚屋子空荡荡的客厅中,一边摺金银纸一边哭泣。清明就是要让人怀念我们那些曾经深爱过但已逝去的亲人。小时候不懂也感觉不到,可是这个三年前的清明节,让我终于深深地感受到了唐代诗人杜牧的《清明》诗句里那让人欲断魂的悲戚。
深深地,永在怀念中。。。。。。
左边是我的家公和家婆,右边是我父母亲。 |
我的亲身父母和养育我长大的父母 |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